郝小江研究组
|
研究方向
(1)药用植物中新颖结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以滇产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植物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化学反应、生物活性筛选、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化学合成研究。植物中生物碱尤其是萜类生物碱成分是其中的重点。蔷薇科绣线菊属粉花绣线菊复合群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虎皮楠科虎皮楠属植物中新颖结构生物碱的化学研究、芸香科植物中新颖结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是其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2)基于植物化学防御成分的研究: 从植物中发现具有抗植物病毒、抗菌、杀虫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作为阶段性成果已系统研究了玉簪等8种植物中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成分,发现了石蒜西定、苦木素、b-咔波啉生物碱、倍半萜、五环三萜等类型的抗TMV先导化合物,分别通过抑制病毒外壳蛋白的合成、抑制寄主细胞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独立诱导新的抗病毒蛋白、激活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等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首次发现同一植物中存在具有协同抗病毒作用的不同类别天然产物;化学激活剂AHO与云南农科院、云南瑞升公司合作开展了数年的大田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植物病毒、病原菌的效果,正在推向研发阶段。 (3)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以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小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小分子探针,通过合作研究其新的作用机制或靶蛋白,发现先导化合物,作为候选新药成药性研究的基础。与中科院微生物所方荣祥研究组合作,发现了高选择性抑制TMV病毒亚基因组RNA的活性成分双裂孕烷型甾体及其配糖体,并可以相同作用机制抑制动物源和人源的a病毒如SINV、Geta、EEEV等,其EC50为1-2nM,治疗指数为8250-16500,提出了病毒sgRNA可以作为抗病毒剂筛选的新靶点(PANS,2007, 1083-1088);以绣线菊二萜内酯衍生物S-3为探针,由中科院动物所陈佺研究组发现了非BAX/BAK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JBC, 2012, 1054-1065);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李林研究组发现了作用于经典Wnt信号通路β-catenin/TCF4转录复合物的作用机制(Cell Research, 2011, 730-740)。 (4)创新药物研究: 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设计、合成各类衍生物,开展构效关系研究和结构优化,在成药性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候选新药,通过合作或协作,开展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抗老年性痴呆一类新药芬克罗酮(KMBZ009)经过多年努力已完成临床前与I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