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所级实验室 >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评价 > 研究成果
left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评价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1-12-20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 德昂族传统药用植物研究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南地区,是中国古老的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传统知识。我们开展了德昂族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调查、整理和编目了92种德昂族民间药用植物,隶属于54科87属。

从德昂族利用的药用植物中,选择了2种植物开展化学成分、药理学的研究。例如,胡椒科植物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是德昂族药用植物,当地人将其根切成小片,用牙咀嚼后可止牙痛,效果非常显著。我们研究发现,该民族药中含有大量的酰胺类成分。据文献报道,这些酰胺生物碱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从而验证了德昂族利用苎叶蒟传统知识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该植物中含有的生物碱1-[(9E)-10-(3,4-亚甲二氧基苯基)-9-癸烯酰] 四氢吡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研究结果发表在J Nat Prod (Tang et al, 2011)等期刊。

2. 贵州侗族药用植物研究

我们对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调查、收集、整理当地社区传统药用知识及相关药用植物,对53科85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

在黔东南侗族地区,天南星科植物雪里见Arisaema decipiens的根茎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的药材,是治疗乳腺癌、子宫肌瘤、跌打损伤、肾结石和痤疮等疾病的外用良药。侗族草医通常于1、2月采集、炮制该味药材。炮制的方法是用干燥的根茎蘸当地土法酿制的米醋研磨,拌匀后外敷,从而达到祛除毒性增加药效的双重功效。我们从雪里见中分离得到的哌啶烷型生物碱(-)-(2R*,3S*,6S*)-N,2-Dimethyl-3-hydroxy-6-(9-phenylnonyl) piperidine,并制备了其氮甲基化衍生物,它们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显示出了抑制活性。研究结果发表在Arch Pharm Res (Zhao et al, 2010)等期刊。

3. 广西壮族端午节药用植物研究

每年端午节,广西西南部靖西县内和周围村寨的草医药农,以及懂得一方一药的群众都会纷纷采集各种草药,带到靖西县城内售卖,这个传统已延续了数百年。通过调查、整理,我们共编目了67科116种药用植物。

从当地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中,我们选取了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圆齿石油菜Pilea cavaleriei subsp. crenata、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等药用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一些活性成分。比如,从紫堇科植物石生黄堇中发现的异喹啉生物碱(+)-1-nitroapocavidine和sanguinarine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Bioorg Med Chem Lett (Tang et al, 2009), J Nat Prod (Wang et al,2009), Planta Medica (Huang et al, 2011)等期刊。

4. 红头瑶药浴植物研究

云南东南部的红头瑶妇女,采集、管理、利用、销售当地的药用植物,用于洗浴并防治疾病。我们调查和记录了当地110种药浴植物。

从红头瑶药浴植物中,我们选择了荷花藤Aeschynanthus bracteatu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获得59个化合物,它们对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calceolarioside A不仅对NO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而且无细胞毒活性,说明红头瑶将荷花藤用于药浴具有科学合理性。相关结果发表在J Ethnopharmacol, (Li et al, 2006), Phytochemistry (Li et al, 2008)等期刊。

5. 云南布依族药用植物研究

对云南东部罗平县侗族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编目了100种药用植物。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但由于资源较少,出现了不少代用品和混淆品。

我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小花清风藤及其代用品、混淆品进行分子鉴定。研究表明:3个分子片段(trnH-psbA, rbcL-a, matK)可以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来。研究结果发表在Planta Medica (Sui et al, 2011)等期刊。

6. 天南星科芋属植物研究

芋属植物具有食用、观赏等方面的价值,在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属植物很难产生种子,不少种类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人工保存。我们共收集了14种2变种62份芋属植物的种质资源,采用活体和离体2种保存方式,较好地保护了该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同时,我们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申请了2项专利。

该成果于2007年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自然科学一等奖。

7. 香格里拉地区青稞传统品种研究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云南西北部藏族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s. l.的传统品种及其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地方品种54个。采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手段,对青稞传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青稞传统品种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珍贵的遗传资源得以保留至今,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自然条件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结果发表在Genet Resour Crop Evol (Li et al, 2011; Guo et al, 2011)和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Guo et al, 2011)等期刊。

8. 重要类群的种子生物学研究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植物类群,如珍稀濒危的、水生的、短命的、特有的种类,研究其种子的休眠、萌发及其机制,并揭示其贮藏特性。

研究结果对这些重要植物类群(Michelia spp., Lasia spinosa, Paraisometrum mileense, Lepidium perfoliatum等)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发表一系列研究论文,如Sci Hortic (Han & Long, 2010), Seed Sci Technol (Han & Long, 2010), Seed Sci Res (Tang et al, 2009), J Arid Environ (Tang et al, 2009), Aquat Bot (Tang et al, 2008)等。

9. 生物柴油植物研究

调查和研究了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含油量、组织培养、繁殖、抗逆性等;对油瓜和油砂豆等柴油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近3年来,调查、采集了近300种柴油植物的储油器官,并对其中120种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碘值、皂化值等进行了分析。民族植物学手段在柴油植物调查中表现出了特殊的作用。

部分结果发表在《云南植物研究》(王曦、龙春林,2009;向振勇等,2007;秦虹等,2006)、《植物生理学通讯》(孟博等,2007;瞿萍梅等,2007)、《中国油脂》(瞿萍梅等,2007)等期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