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的自然地理屏障,是西南季风进入我国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是我国南亚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中缅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山地、印缅及喜马拉雅三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起源古老、过渡性和边缘性分布明显,物种特有化程度丰富。高黎贡山拥有全球少有的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于一体的跨境森林生态系统,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植被类型依次是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研究方向:高黎贡山/独龙江站基于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学科布局与台站的科学定位,以高黎贡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监测目标与研究对象,聚焦生物学与环境科学领域,针对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安全等开展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研究,具体包括:
(1)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变化规律
(2)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系统服务
(3)区域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示范
(4)森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及其维持机制
(5)重要类群(特有种、濒危种、旗舰种等)的种群动态规律及驱动因素
(6)战略性植物资源的跨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建设目标:高黎贡山/独龙江站旨在建成具有高标准、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跨境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台站以高黎贡山为中心,面向南亚和东喜马拉雅地区,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资料积累和数据集成,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揭示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探讨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与恢复机理,建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与示范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我国跨境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并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科普事业的发展和推动高黎贡山生物学、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在云南争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战略布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