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站自2016年挂牌成立以来,已累积丰富的研究数据,并在高质量论文、专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红河站严格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规范,对水文、土壤、气象和生物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监测,建立了完善的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1)在气象数据方面,自2016年12月起,红河站设立了3个海拔梯度的自动气象观测站,遵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至今已积累了3年多的数据,包括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蒸发、日照、辐射、土壤热通量等,年数据量高达52万余条。
(2)水文数据方面,自2016年12月起开始积累,涵盖了土壤动态水分、树干茎流、空气湿度以及钙镁离子等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3)生物调查数据方面,自2017年12月起,在芒果种植的海拔范围内设置了高(1050m)、中(750m)、低(450m)三个海拔梯度的芒果种植样地,总计9个栽培样地,每块样地分为4个试验区域。通过测量株高、树干高度、砧木直径、接穗直径、叶鲜重量、叶片干重、叶片面积及叶面化学成分等指标,以及叶气交换方面的测量,共收集了460,584条数据。同时,对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量,通过宏基因组注释共获得了7,814个微生物物种。此外,2020年4月还开展了200公顷监测、试验区的本底植物调查,记录到高等植物194个物种,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值得注意的是,在红河站周边还发现了外来入侵植物。
(4)土壤数据方面,对不同植被覆盖、芒果种植样地等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采样点进行了测定,包括pH值、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12个指标的测定数据。此外,还对土壤团聚体中不同颗粒的百分率以及砂粒、粗粉粒、细粘粒的百分比进行了测量。
(5)在通量数据方面,世界农用林业中心与红河站共同建立了通量观测系统,包括土壤温度与湿度、典型植物物候监测、碳通量观测等,共积累了106GB的数据。
(6)液流数据方面,红河站建立了树干液流动态监测和树环监测系统,对树干液流、植物生长指标、叶片气体交换率、叶片营养含量等进行了长期监测,共积累了约20GB的数据。
(7)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方面,红河站自挂牌成立至今已连续积累了3年多的监测数据。所有监测数据均具有完整的数据信息,包括采集地、获取方法、环境条件、获取时间、监测人员等,信息完整清晰,可追溯。监测数据已全部录入电脑,实现了电子和纸质双保存并备份,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纸质版数据分类保存于红河站专用档案室,目前网络标准化数据库正在积极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