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生地实验室 > 保护园艺学与种质创新专题组 > 研究方向
left
保护园艺学与种质创新专题组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  |  更新时间:2022-11-14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主要研究方向为保护基因组与种质资源创新,集中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研究组主要从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借助全基因组信息,通过分析物种过去、当前和未来的种群动态、适应性演化、有害突变积累的剧烈程度以及分布区转变的过程,为极小种群植物制定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研究重要观赏植物类群的自然杂交现象,通过群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亲本之间基因组的哪些区域存在高度分化?这些区域在基因组的位置怎样?这些区域的基因是否与物种生殖隔离相关?是基因的多效性还是搭便车效应介导物种形成?对于遗传背景清晰且极具观赏价值的天然杂交后代,突破其高效营养繁殖技术和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登录与推广示范。

 

1天然杂交加速极小种群植物茴香灯台报春的濒危:报春花属(Primula L.)由于存在广泛的异型花柱现象,其生殖隔离和自然杂交现象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组对广布种海仙报春(Primula poissonii Franch.)和极小种群物种茴香灯台报春(Primula anisodora Balf.f.& Forr.)的自然杂交事件的研究表明:传粉者行为导致的生殖隔离仍然较好地阻断了亲本间的基因流,然而杂交后代和亲本间的生殖隔离障碍较弱,而且杂交后代与茴香灯台报春的花粉具有更好的亲和性从而坐果并产生种子。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茴香灯台报春的三个居群中有两个已经与杂交后代发生回交,而且大量个体表现出了基因渐渗现象。为避免进一步的遗传淹没现象,应及时清除当地的海仙报春和杂交后代。

种子既是植物繁殖延续的载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种子形成、发育和萌发的调控机制研究将为植物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乡土树种选择与种质资源创新:针对当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树种较为单一,尤其特色树种和乡土树种缺乏"以及部分现有绿化树种适应性差",基于本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昆明植物园对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的收集保育经验,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运用最大熵模型,预测物种适宜推广种植的潜在适生区,选择了一批园林利用性状突出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为我国西南地区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