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大高黎贡山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10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未来五年内(2021-2026年),将对云南高黎贡山和西藏伯舒拉岭区域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开展调查采集和保存,建成相关的数据库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国家战略生物种质资源的储备,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材料资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撑。
二、项目进展
1.项目管理:项目于2021年10月29日获批立项,同年12月11日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就项目的实施方案向科技部和科学院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听取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层于2022年初完成各课题项目经费的第一次拨付,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项目组于2022年4月制定了“高黎贡山与伯舒拉岭野外科学考察安全须知”,再次宣贯强调了野外科考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推荐的预防措施。
2.党建工作:野外科考期间,中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库第一党支部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党支部,于2022年5月19日在泸水联合开展主题活动。双方人员围绕“坚决保护好高黎贡山生态安全,筑牢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主题并结合高黎贡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与保存工作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双方将进一步就高黎贡山种质资源保护、保护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项目合作申请、高黎贡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共同为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筑牢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
3.合作培训:项目组围绕既定目标,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各分局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就高黎贡山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采集工作、科研项目合作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为进一步提升高黎贡山及周边区域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5月17日-19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组织在怒江州泸水举办“高黎贡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与保存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科研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涉及种质资源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最新进展,并进行了植物种质资源采集的野外实践操作,对进一步开展高黎贡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和保藏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4.种质资源调查采集和保存:科考队克服疫情的影响,遭遇连续雷暴降雨水、泥石流、滚石塌方危险、蜱虫、蚂蟥、毒蛇肆虐等艰苦的条件下,在高黎贡山南、北段,西藏-云南交界地区,已开展多次考察和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工作。
(1)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采集和保存:先后开展野外调查和采集13次,采集种子239份,非种子繁殖材料542份,DNA材料1149份,相关物种还在进一步鉴定中。其中在高黎贡山北段贡山县境内成功采集到野生秃杉大树树冠的种子,经实测树高达到72米,并已保存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发现贡山菠罗蜜(Artocarpus gongshanensis)等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分布点,植物疑似新种2-3种。
(2)动物种质资源的调查采集和保存:共组织科考队4批次20余人,在保山市、泸水市、龙陵县开展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代表性脊椎动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调查采集动物标本130余物种860余号,采集21个物种、221份动物种质资源及信息,以及若干脊椎动物疑似新种。
(3)植物超级条形码获取:已提取大高黎贡山1200余份样品的基因组DNA并进行了质量检测,正在进行符合质量标准的DNA样品的分装入库。重点对兰科和列当科进行基于超级条形码的相关研究。
项目启动会会场
项目启动会参会人员合影
项目开展高黎贡山大树的种子采集和相关报道
2021年秋季野外调查和采集
采集动物标本
昆明植物所种质库第一党支部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
2022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采集技术培训班合影
理论培训
野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