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研究取得新进展

Time:2023-09-08  |  Author:  

         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称羊肚菜、羊肚蘑,是一类珍稀食、药用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自2012年实现人工大田栽培以来,随着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除海南省、台湾省、香港、澳门等地区外,均有栽培。羊肚菌凭借投资周期短、劳动强度低、效益明显、种植成功回报率高、种植简单特点,已经成为各地政府进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25万亩/年,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食用菌品种。据统计,生产中每年有近25%种植面积的羊肚菌正遭受病害侵袭,成为导致菌农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真菌性病害尤为突出,但其治病类群与基本特征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于富强专题组收集了中国18个省(直辖市)32个羊肚菌栽培基地的病害子囊果,结合ITS扩增子测序分析、显微镜检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对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的流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Diploöspora longispora75.48%Clonostachys solani5.04%Mortierella gamsii0.83%Mortierella amoeboidea0.37%Penicillium kongii0.15%是丰度较高的假定病原物;在所有的子囊果病灶中均检出D. longispora的长椭圆形有隔无性孢子;在C. solani丰度占比高的样本中也检出与Clonostachys属类似的椭圆形无性孢子和产孢结构。


 羊肚菌真菌病害子囊果、病原菌培养及显微结构

        同时,选取七个子囊果病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ITS系统发育学分析,判定这些分离菌株均为D. longispora,纯培养菌株的显微特征和子囊果病灶特征相一致。结合D. longispora93.75%标本中表现出的高丰度,C. solani2采样点的6个(6.25%)生物学标本中表现出较高丰度,认为D. longispora是羊肚菌真菌性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菌,其它潜在病原菌可能是子囊果固有着生真菌或被侵染后引发的滋生类群。本研究明晰了羊肚菌真菌性病害引发的核心种类及其形态与显微特征,为进一步的种植防控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成果以Epidemic Identification of Fungal Diseases in Morchella Cultivation across Chin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ungi杂志上。
文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