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植物物种演化专题组
|
新闻动态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 (第一期)总结会 暨第二届滇东南生物多样性技能培训班(昆明)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 (第一期)总结会
暨第二届滇东南生物多样性技能培训班(昆明)
2023年7月24-25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考(第一期)总结会暨第二届滇东南生物多样性技能培训班(昆明)”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顺利举办。培训班由云南大围山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组、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云南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会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处代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人员、项目各专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并三位特邀报告专家出席了会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杨旭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邓云助理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李玉辉教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领导李志坚、以及综考各专题科研组负责人和成员出席启动仪式。
会议共分为两天进行,2023年7月24日第一天早上主要会议议程有大围山综考记实片的播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代表科技处、研究所致辞,间歇参会人员合影。三位特邀专家分别做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管理办法介绍”(杨旭副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无人机在生物多样性观测中的应用”(邓云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红河断裂带概述”(李玉辉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精彩报告。报告引发了参会人员的积极发言并讨论。
参会人员合影
报告一: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管理办法介绍 (杨旭 副研究员)
报告二:无人机在生物多样性观测中的应用 (邓云 助理研究员)
报告三:红河断裂带概述 (李玉辉 教授)
第一天下午主要会议议程是项目验收要求说明,之后就是植物类各专题汇报:生态系统专题汇报、重点类群专题汇报、大型真菌专题汇报、植物多样性专题汇报。
专题一:生态系统专题
专题二:重点类群专题
专题三:大型真菌专题
专题四:植物多样性专题
2023年7月25日第二天主要是动物方面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动物专题汇报。
专题五:鸟类专题
专题六:曾类专题
专题七:两栖爬行类专题 专题八:无脊椎动物专题
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及各专题组成员之间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交流,项目组汇总了来自各个专题的总结报告和汇报的PPT和相关视频和照片等文件,详细,记录了来自各个专题对本次科考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本次参会人员参观了昆明植物园区,在紧张的培训之余放松身心。培训会也为参会各单位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无人机及应用、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管理办法,以及红河断裂带地质背景等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并和专家分享交流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部局和加入的管理办法,以及无人机未来对科研监测及保护区管护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可能产生问题。
该会议的成功举办加强了红河州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23年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重要部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